保安服务行业等级评定是指对保安服务公司的企业规模、人力资源、经营管理、服务质量、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授予相应等级,并颁发等级证书和牌匾,是保安公司综合实力的反映。自2015年末浙江省开展保安服务公司等级评定以来,省协会始终秉承着“积极开展行业自律活动”为工作宗旨,以“为保安行业广大客户、参评公司提供直观、可信的服务质量和行业信誉等级标识,为客户选择不同层次服务提供参考,帮助企业赢得客户,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目的,积极推动和完善保安服务行业自律机制建设,营造竞争、公平、有序、诚信的保安服务市场秩序,引导保安服务公司规范经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行业持续性健康发展。
一、保安行业等级评定的重要意义
(一)行业发展建设的自身需求促进等级评定工作的开展
一个细胞,也分低等级与高等级,低等级里还有多细胞与单细胞之分;一个人,也分好与坏,坏人之中还有恶贯满盈、穷凶恶极之区别。任何事物存在比较,那便有了优劣之分,保安服务行业也是如此。区分行业的三六九等,需要制订行业等级评定的指导标准。常言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都有着自身运行的规律,保安行业也不会例外。等级评定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性思想与标准,为如何为保安服务行业定规成矩提供了依据。经营有方的企业通过等级评定,获得行业的认知和肯定,经营欠缺的企业则看到自身的问题,并为今后确定努力与发展的方向。等级评定的开展是行业对企业服务水平的一种评价,是社会对企业存在价值的一种鼓励。目前而言,保安行业的发展建设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尤其需要得到群众的认可,而等级评定的开展正是向行业和社会展现行业自身良好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敲门砖”。通过等级评定中制度规划的设计、发展要求和目标的设定,能够引领保安行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更能促进行业自身的发展建设。因此,行业发展建设的自身需求促进等级评定工作的开展。
(二)保安行业等级评定能够提升保安服务公司综合素质
就保安行业而言,《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的出台标志着行业有了法规性的文件来规范保安服务活动,对加强行业管理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在队伍内部管理、行业准入标准、职业化培训、超时工作、社会保险按规定缴纳等方面还有着很多欠缺。不少保安企业仍旧延续着以往以关系找业务、靠吃空饷赢利润的低水平经营模式,甚至这种低水平经营模式在行业发展中还处于主导地位,势必难以产生社会重大影响力。而我省等级评定的正式出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制度上的缺失。我省等级评定从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公司规模、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系统地、科学地将保安服务企业发展所需的因素进行详细地量化与界定,从而建立一个公平客观的行业评价体系。为了通过这样一个评价体系的认定,各企业根据自身的服务内容与服务特色来充分展现企业的综合素质,因此从另一方面而言,等级评定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提升保安服务公司的综合素质,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服务类型、价格,让安全需求企业自行选择。正如郭太生教授所言:当有安全需求时,社会和个体可以像商品一样购买安保服务,更可以按照所选企业的等级、服务类型、价格等可衡量因素来选择自己偏好的企业服务。
(三)保安行业等级评定为选择保安企业提供参考
依据浙江省保安服务公司等级评定培训班介绍,等级评定的目的是为保安行业广大客户、参评公司提供直观、可信的服务质量和行业信誉等级标识,为客户选择不同层次服务提供参考,帮助企业赢得客户,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我们分析解读后可知,等级评定的施行提供了不同等级、不同服务质量的企业,为客户能更直观地选择服务企业提供了“行业指南”。以往客户在选择保安企业时,只能通过企业的自我宣传、熟人介绍等方式来了解该企业在业务水平、经营绩效等方面的内容,这样的择企方式往往在实际合作之后才会暴露企业的业务水平与服务质量。当保安服务与服务承诺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对于提供服务的企业而言,影响了企业诚信度和企业良好形象;对于需求服务的客户而言,降低了安保行业的认可度和可信度。由于等级评定的工作开展由省协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定,具有一定的行业权威性和可衡量性,相较于来源于自身宣传与熟人介绍的方式,等级评定产生的结果描述对保安行业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质量更具可信度。因此等级评定提供了有效而又权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帮助选择适合于自身安保需求的服务企业。
二、保安服务行业等级评定存在的问题
(一)保安行业等级评定资质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面对行业的等级资质评定,大多数公司都严格按照等级评定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加强公司规范化管理。但是能做到真正规范化管理的保安企业往往是国有企业居多,民营企业对等级评定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不深,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很大原因就是等级评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级评定的结果似乎不能对部分企业开展业务造成不良影响,也就起不到行业规定的约束作用。另一方面等级评定对保安服务企业提出了很多硬性规定,这些规定对于企业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正规化建设十分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能为公司业务开展带来良性循环的成效不明显。例如,对于客户而言,他们不了解等级评定结果的意义,更不懂如何运用结果以选择优质保安服务企业。
(二)保安行业等级评定成效运用范围不广
我省自推行保安服务企业等级评定工作以来,虽然一直花大力气推进工作进展,重视资质评定的工作延续性,但是等级评定结果的运用范围并没有如预想中那样广泛。例如,在安保服务项目的招投标中,我省市政府采购招标文件中并未大力倡导招标单位将等级评定资质结果作为评标的参考标准,使得参与等级评价的保安服务企业并未因此获得优势。
三、保安行业等级评定如何指引行业发展方向
(一)保安行业等级评定增强引导企业规范经营
保安服务行业经历了30多年的成长,正在以迅猛的姿势展现其独特的行业特色与行业魅力。保安服务行业集人防、技防、押运于一体,致力于提供公平有序、诚信可靠的安全服务。正因为保安行业表现出的突出影响力,让其获得更多的关注度,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民营企业的大量涌入就是最好的证明。由于缺乏明确的行业规范,行业正在一个不规范的环境中发展,然而等级评定为行业的规范经营划定了规矩,对保安企业规范经营起到了强大的约束力和引导性作用。当行业意识到不能任由企业在粗放中随意发展时,整个保安行业正踏入寻求专业化、正规化、科学化、职业化经营的轨道之中。等级评定标准的设定,为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指明了方向,那些可量化、可衡量的企业经营指标成为增强引导企业规范经营的“方向标”。如何创建把握“风向标”意识成为保安企业突破创新、谋求新发展的新课题。
(二)保安行业等级评定持续推动保安员职业化培训进程
一个行业走向成熟化的标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行业是否拥有专业化素养与职业化技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从事保安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拥有初中以上文化、必须持证上岗,但是,我们的行业仍旧处于“三高一低”的困境之中,保安员上岗证的规范使用也未必能符合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简单的门岗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这个行业也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型从业人员,因此保安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培训工作势在必行。等级评定的人力资源指标正是那个无形推手,用行业的硬性指标来推动保安员职业化培训的进程。等级评定对于职业化培训的核心是给予保安员明确的职业定位,提供安保企业有效的专业规范,例如初中高职业技能证书、安检人员安检证书以及消监控岗位消控证的要求。等级评定的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持续推动保安员职业化培训进程,引导安保行业向专业化、成熟化方向发展。
(三)保安行业等级评定有效扩大安保企业品牌效应
企业形象的有效建立来源于保安企业管理能力、经营水平、履约状况、守信程度、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多重积累。一旦将这些内容进行量化并实现衡量,那保安企业的综合素质也就脱颖而出,企业也就建立了有影响力的企业形象,而企业等级评定恰好就能达到将内容量化的目的。换言之,等级评定对保安企业区分级别的做法赋予了企业一种自身独特的无形资产,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有效扩大行业内本企业的品牌效应。
(四)保安行业等级资质可作为安保服务招投标项目准入性评标内容
保安行业的长期不健康发展导致了保安市场的价格五花八门,不规范经营引发了“低价竞争”的行业风气,特别是安保行业招投标项目开展存在的“低价者中标”现象尤为突出。通过参与评定,公司无论是从经营管理水平还是队伍建设都得到了行业协会的权威性认证,企业的资质等级完全可以作为安保行业招投标项目中资质准入门槛的强制性评标依据。在社会治理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保安企业在国家重点单位部门的安保任务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拥有良好服务质量与品牌形象的优质企业必将是承担社会安保责任的主力军,而行业协会颁发的等级资质证书就是企业是否优质的权威性证明。将企业等级资质纳入安保服务招投标项目准入性评标内容,对保安服务行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五)保安行业等级评定标准可作为建立常态化监督体系的行动指南。
目前,《浙江省保安行业等级评定办法(试行)》作为我省行业自律的规范和标准,对行业的良性竞争和有效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自我省积极开展全省保安服务公司等级评定工作以来,行业协会在引导保安企业加强自律、健全制度等方面承担起了监管职能。然而行业协会要承担监管职能,就必须要有相关的标准与制度来支撑监督体系的建立。行业的稳步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在这过程中就需要监督体系的常态化,通过必要的标准和制度依据,依托行业协会和专业委员会加强监督和监管。切实可行的保安行业等级评定标准在获得保安企业的一致性认可后,可成为行规行约用来作为建立常态化监督体系的行动指南。常态化监督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构造规范的行业结构,整顿不正行业之风,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而等级评定标准作为行动指南,让监督体系能够有理可依、有据可循、有法可依。
(六)保安行业等级评定促进行业信用等级体系的建设
保安行业等级评定工作的内容是经过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通过调研、考察制定的规范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行业公约”,具有一定的行业共通性和认同性。保安企业的优劣好坏通过常态化监督体系的长期监管而暴露出来。对于不遵守“行业公约”的企业进行公示,限制其参与行业协会举办的评优评奖及相关的政府采购招投标行为,将其列入行业“黑名单”;对于遵守行业规范标准的企业进行奖励与表彰,以此方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而行业信用等级体系建设的雏形初现。通过长期推进保安行业常态化监管体系的工作,行业信用体系的建设也必将逐渐成熟。